每年到这种临近假期的时间,一线炒股的小伙伴都会面临一个灵魂拷问:国庆假期,是该铆足劲把股票攥在手里,还是把钱揣进口袋安安心心出去嗨皮?
讲真,这问题还真不是随口能糊弄的,你说持币——怕错过节后的上涨行情,持股——又怕假期期间各类“黑天鹅”突然降临,开盘变跌停大礼包。
咱们今天就来解个谜:今年十一,到底该怎么操作?历史数据怎么看,利好传闻靠不靠谱,那些背后的大佬们在怎么布局?
说到底,还是想帮大家,把这个假期的投资难题,给它抽丝剥茧。
你别急,盘了数据、扒拉了新闻、细数了一圈政策,才发现,这事还真没那么无脑简单。
你信,刚到临近国庆,有人开始摆渡A股的历史涨跌数据,有人端着“国家队入场”的牌面左看右盼,也有人一脚油门清仓,要么资金变现过节,要么套在高点假期里瑟瑟发抖。
感觉这一季节快成了股市的“心理大考”。
先来点干货,数据不会骗人。
从2010到2023年,A股国庆节后表现咋样?炒股大户没少扒这些统计。
根据光大证券和Wind的数据,万得全A指数在国庆之后5个交易日里有85.7%的概率是上涨的,平均涨幅差不多2.2%。
这打击面挺广了,而类似的主要宽基指数,包括中证1000、中证800,其涨幅概率也有85%。
创业板指、上证50、上证这些老朋友,虽然气势略低,但也有71%的上涨概率。
说起来,有没有觉得光是数据就很“香”?可别太绝对相信数字,市场这东西不讲感情,谁能保证下一个国庆不会翻车?
但,就算是概率游戏,71%到85%的连续上涨,已经值得投资者好好“生琢磨”一番。
要说人只看历史表现,就像恋爱只看对方朋友圈:不靠谱,但又让人充满幻觉。
进一步扒数据,光是2010-2023这个区间,20个交易日的长期表现也不差——万得全A指数上涨概率是71.4%,上证指数、深证成指、沪深300等等都超过了70%。
简单地说,持股过节,不一定绝对赢,但概率上走势确实有点意思。
当然,2024年的行情又有新说法了,最近“924”利好政策一出,A股在假期之前玩了波好戏,节后第一个交易日——2024年10月8日,直接翻了个大涨,吸引了一堆观望资金入场。
虽然后续有调整,但这波过山车实在太刺激了,有人说,这把“国家队派发信心券”,让大家重新对A股心怀希望,行情还能一直涨下去。
不过,现实里,如今炒股的都不是一腔热血的少年,大家心里五味杂陈。
Wind数据给出了实际表现,截止到2025年9月24日——也就是从去年10月8日开始,到今天这段时间里,A股重要宽基指数确实表现得不错,总体还是一副“稳中有升”的架势。
这数据既是给持股派打了一剂强心针,也让持币派感觉“咦?是不是踏空了”。
说到底,炒股只看概率没用,市场预期、政策风向、全球动荡,这些才是影响胜负的核心变量。
有人问,今年十一该怎么选?答案只有一个:与其纠结,不如直接看看你自己有没有扛风险的底气,以及市场的流动性环境到底允不允许“满仓飞奔”。
要是手里还有点闲钱,能放松心态去度个假,那就别让股市牵着鼻子走,持币也不是坏事。
但如果你准备持股过节,必须得考虑几个具体的利好因素。
第一,经济运行还是稳得住的。
今年8月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2%,环比0.37%,出口进口连续三个月双增长,这个数据拿出来,多少能解释A股盘面稳定的底层逻辑。
你说中国经济有点韧性,不光是嘴上说说。
看贸易数据、产值、行业增速,不止是纸面漂亮,而是给资本市场输送了底气。
第二,政策加码支持,利好不断发酵。
今年9月24日那场新闻发布会简直是资本圈的“春晚秀”,金融监管部门一口气宣布了好几个支持举措,从货币工具到保险资金、养老金“长钱”入场,再到公募基金改革,整套动作打得投资者信心啪啪响。
过去这一年,“一揽子”新政推进得飞快,先是稳定盘面,再是鼓励长期投资,公募权益类基金规模一路增长,上市公司质量也被高频点名督促。
理想状态下,资本市场变得更友好,愿意投资者才会慢慢聚拢资金。
第三,热门板块暴走,新热点轮番扩散。
今年人工智能链势头火到不行,国内互联网大厂和海外芯片厂商合作,简直就是AI圈的“联姻大戏”,你要真是技术党,看到主线行情只会觉得牛市还没跑到头。
新能源赛道也有新花样,比如固态电池、有色金属啥的,偶尔会轮流表现,每个板块都想来点存在感。
你瞅瞅,这么多热点开枝散叶,股市氛围就是活跃。
第四,上市公司基本面有提升,涨起来才有底气。
2025年半年报已经出炉,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继续改善,资本开支同比下降,自由现金流稳步回升,不光是数字好看,说明企业真能赚钱,长期价值慢慢爬坡。
这种基础扎实之后,价格继续上涨也不算吹牛。
第五,增量资金流入预期强烈,流动性继续好转。
在当下低利率环境中,股市赚钱效应一旦显现,有些储蓄资金开始倾向权益类资产。
加上保险、机构投资者也纷纷买入,整个A股的“弹药库”变大,流动性不会一夜枯竭。
最后一个利好:美联储降息,外资可能玩大招。
全球风险偏好升温,流动性宽松叠加,美联储降息周期带来的外资流入,是A股中长期的又一剂“助推剂”,买盘力量可能逐渐涌来。
不过,这世界哪有天上掉馅饼,一路涨,终究也得回头看看市场“波动率”。
强势过后,成交量、情绪都放大了,A股很可能出现短期震荡,甚至大概率调整。
持股的小伙伴也不能光顾着想象假期后的暴涨,要密切关注假期里的宏观政策变动、消费数据,还有海外市场动态。
比如说,假期中要是出什么全球经济突发事件,中国发布新一轮利好政策,那节后开盘真有可能直接改写短线走势。
假如你压力小,风险偏好高,那持股过节也算正常“操作”;
假如你总怕夜长梦多,干脆持币,至少假期能安心睡个觉。
投资,本来就是找个舒服的节奏,别为一时涨跌折腾自己。
还得说一句,资产分配、仓位管理是个学问,不要有一口吃成胖子的幻想,也不用担心错过天下大牛市。
市场会轮回,机会总有,缺的从来不是一次假期。
有点意思,不如你来谈谈——今年十一,你准备怎么安排自己的资金?持币安心,还是持股搏一搏?
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、有益、向上的新闻内容,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妥善解决。
网络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